科普之窗 / Window of Science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普之窗 > 科普之窗
【疾病科普】 糖尿病之浅谈低血糖
  • 2022-08-10
  • 0

  血糖高了要防并发症,血糖低了更危险,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预防低血糖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低血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状态;血糖降低并出现相应的症状及体征时,称为低血糖症。对非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糖<2.8 mmol/L,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 ≤ 3.9 mmol/L 就属低血糖范畴。

image.png

低血糖的危害和表现有哪些?

低血糖首先兴奋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然后进一步损害脑功能;而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因各个感官的灵敏性下降,对低血糖的耐受性下降,对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反应不敏感,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脑细胞功能损害。

低血糖时常表现为行为异常如:注意力不集中、头痛、思维混乱、精神错乱、胡言乱语等,屡发低血糖后,可发生无先兆症状的低血糖昏迷。夜间低血糖常因难以发现而得不到及时处理, 而表现为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Somogyi 现象)。

image.png

什么原因会低血糖?

临床中以糖尿病药物治疗引起的低血糖最常见,而就糖尿病患者群体来说,老年糖尿病人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降糖药物应用不合理:过量使用或盲目加大药量,以及在使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后进食过少或者根本不进食或突然增加活动量。病情减轻后不监测血糖,未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从而引发低血糖。

2.老年人的胃肠功能较紊乱,容易呕吐腹泻,热量摄入不足,而发生低血糖。

3.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心、肾功能不全,降糖药物易在体内蓄积从而引发低血糖。

4.老年人激素调节能力比较差,当血糖较低时不能及时分泌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各种提升血糖的激素,同时肝糖原储备不足使老年糖尿患者易发生低血糖。

5.很多老年人盲目相信一些中成药和保健品,而这些药品中含有的磺脲类降糖药却极有可能造成低血糖。

image.png

如何预防低血糖?

认识到低血糖的易发情况后,一定要做好低血糖的预防:

1.严格遵医嘱用药,若自行调整,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应从小剂量开始,谨慎地调整剂量。

2.应定时定量的饮食、运动,若进食过少或有腹泻、呕吐症状发生时,要及时对症处理,并相应减少降糖药使用,以有效地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3.增加运动前可适当摄入碳水化合物;限制饮酒,尤其是避免空腹饮酒。

4.随身携带糖果、饼干、巧克力等应急食物,一旦有低血糖症状的发生时,要立即服用这些食物,避免严重低血糖的发生。

5.反复发生低血糖者应及时医院就诊,请医生调整糖尿病的治疗方案或适当调高血糖控制目标。

总之,低血糖是糖尿病潜在的严重并发症,低血糖发作还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心律不齐、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等。必须意识到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带来的坏处往往会破坏掉长期维持血糖正常水平带来的益处,因此预防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image.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