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已成为糖尿病大国,糖尿病人数已居世界首位,胰岛素作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国应用广泛,但关于胰岛素的使用有很多的注意事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了解胰岛素的名称、剂型
根据药物动力学的特点,临床上将胰岛素分为超短效(速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每类胰岛素起效时间、作用时间都不一样,为了避免出错,你应该了解自己使用的是哪种胰岛素。
如何选择合适的针头?
因为胰岛素注射是皮下注射,所以选择合适的针头是关键,一般推荐使用细、短针头,安全性高,耐受性好。采用4mm的针头时需要垂直进针,根据个人情况是否需要捏皮,≥5mm的针头需要捏皮,儿童、偏瘦的人需要45°进针注射。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轮换方式
注射胰岛素时应避开神经、血管等位置,适合胰岛素注射的位置是腹部(耻骨联合以上约1cm,最低肋缘以下约1cm,脐周2.5cm以外的双侧腹部)、大腿外侧(双侧大腿前外侧的上1/3)、上臂外侧(双上臂外侧的中1/3)、臀部外上侧。腹部位置吸收最好,适合餐时短、速效胰岛素的注射,希望延缓胰岛素吸收速度的中长效胰岛素可以选择臀部。为了避免长期注射胰岛素局部产生硬结,皮下脂肪增生等,要注意注射部位的轮换,(1)同一部位的轮换:举个例子,可以把腹部分为平等的4个区域,每周按顺时针轮换注射部位。(2)不同部位的轮换:可以在腹部、上臂、大腿、臀部4个部分轮流注射,因为每个部位吸收速度不一样,所以要求“每天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每天不同时间注射不同部位”,注射点与注射点之间至少相距1cm。
消毒、捏皮以及针头的处置
注射前选择部位,避开皮下脂肪增生、炎症、水肿、溃疡、感染的部位,用酒精消毒,注射需要捏皮时,不能用整只手来提捏皮肤,避免将肌肉和皮下组织提起,正确的捏皮方法:y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起皮肤。选择合适的进针角度,为了避免漏液,导致注射胰岛素剂量不准,影响治疗效果,进针后不能立马拔针,需要至少停留10秒,让胰岛素充分吸收,使用后的针头应放进锐器盒内或者加盖的硬壳容器内再丢弃,注射针头为一次性使用,避免重复使用导致注射计量不准,增加注射时的疼痛感,造成皮下脂肪增生、脂肪萎缩等情况。
胰岛素的注射步骤
1、注射胰岛素前首先清洁自己的双手。
2、把放进冰箱内的胰岛素提前30分钟取出,复温。
3、检查胰岛素是否在有效期内,胰岛素外观是否完整,药液性状是否正常
4、将胰岛素笔芯装进相匹配的胰岛素注射笔内。
5、预混胰岛素,应先将胰岛素笔在手掌之间来回滚动10次,然后利用肘关节和前臂上下摆动,再上下翻转10次,达到充分混匀的效果。
6、安装针头,排尽胰岛素笔芯内的空气,将胰岛素剂量调节至2U,使针头垂直向上,轻弹笔芯,上空气聚集在上部,按压注射键,如果针头没有溢出胰岛素,再重复上述步骤,直至针头有胰岛素溢出,说明空气已排出。
7、将胰岛素调至所需剂量。
8、用酒精消毒注射部位,待干。
9、根据个人情况捏皮,选择合适的进针角度。
10、进针后至少停留10秒,然后拔针。
取下针头,套上外观帽,规范丢弃。
胰岛素如何贮存?
因为胰岛素的稳定性受到温度、光照、振动等的影响,尤其是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胰岛素的活性,所以未拆封的胰岛素应储存在2℃-8℃的环境中,切勿冷冻,避免阳光直射,拆封的胰岛素可以在室温下(15℃-30℃)保存30天,或者按照厂家的建议储存,家里温度如果>30℃,正在使用的胰岛素也应该储存在冰箱内,使用前20-30分钟取出,复温。外出时气温过高,可以储存在冰袋或者冷却袋中携带。如果要外出旅游,乘坐飞机时,不能将胰岛素进行托运,因为高空中的行李舱温度在零度以下。乘坐汽车,下车时也应该将胰岛素随身携带,不能遗留在车内,以免因车内温度过高影响疗效。